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排队IPO,明星独角兽的“寒冬”与苏醒

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

在经历从聚光灯下走入寒冬后,自动驾驶的生命力却并未如想象中那般脆弱,一轮崭新的上市曙光正在逐步掀向高潮...

从去年开始,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激光雷达企业纷纷发起上市冲锋;智驾芯片赛道上,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摩拳擦掌;方案商一侧,文远知行、知行科技也纷纷发出IPO讯号。

不仅如此,近日有媒体报道,Momenta已经秘密启动在美国进行IPO的程序,并与中金公司、高盛集团和瑞银集团洽谈,预计最早今年完成上市,对于这一传闻,Momenta方面则表示“不予置评”。

另一边,证监会则在上个月末发布了关于小马智行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小马智行拟发行不超过98149500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随着赛道内又两位明星玩家传出最新上市进展,自动驾驶距离自己的“文艺复兴”,究竟还有多远?

寒冬到热潮,自动驾驶做对了什么?

继苹果终止对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国内外各大厂或熄火,或转向,就在近日,由现代集团和安波福一手扶持的无人车独角兽Motional,也传来了大树撤资,裁员重组的消息。

自泡沫开始破裂,自动驾驶一直都是一场悲喜交织的游戏。

如果我们把这其中的一块块叹息拼接,一个微弱的共性或许已托盘而出,即寒潮之下,高处更是极寒,也由此,越来越多玩家正在把技术攀峰的大幕拉下。

多年前,L4、L5“Robo”式一步到位,几乎是所有自动驾驶技术企业共同选择。这一选择在当时无可厚非,一个早期百废待兴,热钱涌入,黑科技概念面前,技术亮剑路线无论对于企业的壁垒构筑,还是融资吸引都有着足够的魅力。

然而随着自动驾驶商业模式的一次次碰壁,从黄金万两的Robotaxi,退到Robotruck,甚至退到封闭小场景的送货、扫地机器人,前景故事的崩塌,让几乎所有人都回归了理性,也让行业步入寒冬。

这里有资本的耐心消磨殆尽,比如国内赛道从2021年约千亿级的融资规模,退坡到200亿,再到100亿。

也有有大厂的碰壁,比如去年中期,阿里自动驾驶业务线大换挡,从吐纳万象,走向更专注自身生态的可适配场景。

但这显然不意味着赛道已死,乘用车智驾,近年来正在给自动驾驶提供全新的曲线救国之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具体来看,随着智驾市场崛起,以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为首的国内激光雷达厂商们,率先在近年迎来业绩逆袭。

以禾赛科技为例,去年全年交付激光雷达突破22万,其中ADAS激光雷达占比高达87.8%,要知道在以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为主力的年头里,这份成绩还在艰难的万数徘徊。

这样的焕新成绩,似乎也已经成为了智驾市场对自动驾驶“接盘”最有力的论证之一。

智驾需求倒逼激光雷达成本下降,链式反应便加速演化,激光雷达产品逐渐完善,继而倒逼现阶段智驾商业化快速走向成熟。

类似的还有智驾芯片赛道,如今国内厂商里,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玩家,也都在智驾崛起的浪潮下走入新一轮蓬勃。

至于这条回暖链路的最后一环,集大成的解决方案商们。或许特斯拉、华为系(汽车品牌)、小鹏等等都把智驾控制权看得非常敏感,能够给智驾方案商们释放的机会并不多。

不过有优势者求风骨,就必有劣势者求生存,巨大的乘用车市场,正在把需求释放给上游。

比如Momenta借助“L2+L4”两条腿模式逐步在智驾市场吃开,甚至蔚小理这些忌惮“灵魂论”的新势力,也正在把智驾诉求逐步释放到上游方案商面前。

但很显然,面对热钱不再的核心问题,行业距离充分造血的圆满显然还很遥远,甚至距离半场开香槟,都仍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开始的结束”

递表港交所之际,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在朋友圈写道,“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But it is,perhaps,the end of the beginning.”(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端,但或许,这是开始的结束。)

余凯博士把这句话讲给自己,讲给地平线,在谈擎说AI看来,其实也是讲给了一位位在这波上市潮前的玩家们,讲给自动驾驶行业。

毕竟挺过寒冬,百废待兴,对于硬件玩家们而言如此,对于软件玩家们而言,或许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从多年前便以观察者的视角跟随自动驾驶这一激动人心的赛道前行,看到了小马们攀峰时期的热情、亮剑与骚动,也看到了寒冬之下越来越多玩家的沉默不语,卧薪尝胆。

如今随着智驾暖春到来,对于一些软件方案商们而言,各种压力或许也跟随而至。

首先便是对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这批早期以L4攻坚立身的明星独角兽们而言,在谈擎说AI看来,其仍旧是距离寒冬中心最近的一批玩家。

具体来看,目前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业务重心主要还是在商业化难产的自动驾驶,智驾入局时间过晚,面对越来越卷的竞争,这并非一件好事。

一方面,智驾从敲定,到摊子铺开,再到最终落地,其实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

曾有国内某智驾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谈擎说AI表示,“与主机厂合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从签定点到磨合得差不多,基本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再到车型上市,往往要一年半到两年,几乎没有谁能打破这一规律。

如其所言,比如小马智行,去年初推出三条智驾业务产品线,从classic到pro再到ultra,虽说给主机厂的选择可谓丰俭由人,也是赛道内的头部明星玩家,但目前已经确定量产的伙伴,却仅有极石等极少部分玩家。

文远知行入局智驾相对早上一些,还找了老师傅博世携手,情况却大抵类似,从2022年开始布局,但首位搭载者奇瑞星途星纪元,足足用了18个月的时间才实现量产上车,而这样的速度,已然不算慢。

另一方面,从行业趋势来看,2021年智驾角逐大幕就已经拉开,小马们作为后来者,机会也在变得越来越少。

前面我们提到了从定点到落地漫长的磨合与投入过程,或许也是因为这其中巨大的沉没成本,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在主机厂与方案商合作中,越来越常见。

比如极氪与知行科技,长城毫末智行,上汽和Momenta等等,站在主机厂视角,一旦合作顺利,后续基本就很难再更换合作伙伴,更不用提赛道内特斯拉、华为(系造车)等要牢牢把智驾灵魂握在自己手里的玩家。

也因此,“迟到”似乎成了两位明星独角兽转舵追逐肥肉过程里,颇为严峻的挑战。

进一步把视角拉远,在谈擎说AI看来,对于更多的智驾方案商们而言,行业后续则或将迎来一场二倍速的淘汰赛。

为什么会这样说?首先第一点,行业的融资能力大不如前,而谋求盈利的智驾业务,价格战也基本打到了阈值,智驾路肥沃但也凶险。

我们不妨透过一些赛道内玩家来看,比如地平线目前盈亏差上百倍的巨大无底洞,再比如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纵目科技自2022年的E轮融资后便再没有新的轮次开展,截至今年1月31日,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1.99亿元。

头部玩家尚且如此,对于中尾部玩家们而言,前路的抗风险能力显然不会太高。

第二点,则是主机厂合作逐渐饱和,智驾不再是稀缺品。

智驾赛道从技术层面而言,目前行业或许在“量”上可以大概分出个梯队,但在“质”的角逐里,甚至我们拉出OG特斯拉来对比,谁比谁多几层壁垒,都仍在法规的限制下,很难明确有一个答案。

这样的新趋势下,无法满血释放产品诉求,也就让我们看到目前赛道内主机厂与智驾企业之间的一次次结缘,本质上并不是单纯的比拼产品力采购行为。

相较于谁的产品最好,就去买谁的,更多地似乎还涵盖了“磨合沉没成本”、“控制权”等一众元素交织过后的博弈。

至于手握巨量需求资源的大众丰田等巨头,虽说智驾相对落后,却很难把这块肥肉很难拱手让人。就比如大众面对CARIAD进度缓慢,即便谋求外援,也走得是与地平线合资新公司的路径。

因此,当生存压力与凶险环境交织,仍没有座位的玩家们,或许正在加速迎来自己被大浪磨洗的宿命。

大浪淘沙

每条赛道似乎都会在某一时间段里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有多少人能够留下?

前几年新造车火热之际,王兴曾给出“3+3+3+3”存活理论,即三家央企——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上汽、广汽、北汽;3家民企——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

自动驾驶赛道是否也适合这样的“3*n”?激光雷达三家,智驾芯片三家,高阶智驾三家,Robotaxi三家等等,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遗憾的是很难有人能够准确预测。

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只能是大浪淘沙,最后能够存活的玩家,甚至说能够存活的细分赛道,都将是少数。

自动驾驶早就不适合讲故事了,商业化能力决定了你能不能活下去,工程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商业化的胜算多少。”从事自动驾驶行业投资的李文(化名)向我们表示。

如其所言,智驾市场给行业带来了机遇,但这份机遇,已然不再是故事或者春技术攀峰便能够轻松拿捏的。

比如文远知行在2022年入局乘用车智驾,即使背靠L4明星独角兽的光环,首当其冲的打法却也是深化与具备更多L2工程化经验的博世合作。

再或者今年年初有媒体提到的Momenta禾多“大战”,广汽虽然为禾多科技C3轮注入近4亿资金,但即使如此,在与Momenta的竞争里,却成功在去年让对方切入广汽项目,几个月时间迅速完成项目的需求适配。

广汽在智驾一环上,诚然是主机厂里较为独特的存在之一,不同于智己Momenta、长城毫末、纵目长安等等深度“CP”,广汽的智驾密切合作阵容从商汤到Momenta,再到MAXIEYE、禾多等等,堪称豪华。

不过尽管如此,Momenta作为一家深度与上汽合作,同时还牵手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一众主机厂的经验型玩家,更多的工程化、商业化实战经验,或许也正是其能够脱颖的原因之一。

如此的案例,其实也让我们看到了,智驾方案商们并非跟主机厂搭上就能焊死,尽管市场愈发饱和,但真金终归不怕火炼。

对于未来的行业局势,李文认为,“智驾风口会是一个洗牌期,坏的淘汰,好的更好,甚至这两年行业迎来一次大洗牌也并不意外。”

这样的格局或许听起来有些残酷,但李文认为,“这对行业无疑是一件好事,净化热钱催熟的重复造轮子,让强者更好地站稳脚跟,代表行业。

随着上市潮推进,未来越来越多自动驾驶企业将会登陆各处交易所,这背后或许有迫在眉睫的资金诉求,或许也有下一个阶段能够真正代表行业的优质标的。无论是L2的快速增肌还是L4的理想国,二级市场上,他们的身影只会越来越多。

在沉默寒冬后,为投资者们提供更多学习和研究自动驾驶赛道的契机,这本身也是一件足够鼓舞人心的事情。

自动驾驶从军备竞赛,到开放并包,再到今天的更深层合作博弈,这条河流并没有因为寒冬枯竭,而是在不断演进,变化。

万亿本命、厄运和顽强生命交织,或许正是自动驾驶的魅力所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